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離不開農業科技服務工作者的艱辛努力,離不開他們全身心地扎根在田間地頭,是他們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托起了鄂州農民田野上的希望,由于有了他們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農民開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高效種植模式和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使得今天鄂州農業“梁道”有機稻、“梁心”水果番茄、“紅艷”草莓、迷人獼猴桃、米可香甜玉米等綠色、有機農產品不僅譽滿荊楚大地,而且香飄全國,走向海外市場。他們從最基層、最落后、最貧困的農村做起,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向美好的幸福生活。
湖北省連續四屆農技110咨詢服務專家、湖北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鄂州市農學會副理事長、鄂州市勞動模范葉生海,雖然為人低調,不善言詞,也不是那么出名顯眼,但他二十七年如一日,從未離開與廣大農民和田間農作物打交道的艱苦崗位,專心服務于鄂州農業植物保護,全心開展農作物防災減災和重大生物應急防控,不斷引進、培育新品種,開發新模式,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事業,真正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勇于為農民直面困難、解決問題,不斷尋求鄂州農業產業大發展。
今年以來,在農作物病蟲害頻發期間,他發揚釘釘子的精神,頂著烈日、冒著暴雨深入田間地頭,為鄂州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與防治嘔心瀝血。為此,共挽回水稻、玉米、蔬菜損失約10萬噸,確保了鄂州市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總損失率控制在4.2%以下,為鄂州糧食、玉米、蔬菜增產、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在緊緊圍繞鄂州市農業科技創新、新技術推廣應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他以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鄂州農技服務科技團隊開展農業植保技術服務。
一是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他經??局鵁霟岬尿滉?,埋頭在田間地頭,做農民的貼心人,有時蹲在水稻田,有時撲在玉米地、有時一頭扎進蔬菜大棚,認真分析作物病理,做好重大病蟲害系統調查,疫情普查,幫助農民有針對性地做好病蟲防控與撲滅工作。及時準確發布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預報。為此,他先后執筆編寫了農作物病蟲防治簡報、預報400多期,為廣大農民朋友及時提供防治信息,病蟲害預測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到各區、鄉鎮、村、組開展對種糧大戶、科技示范戶、專業防治服務組織的培訓達1000多場次,電視講座100余次,現場指導解難2000多次,送科技下鄉500余次,接聽咨詢服務電話1000余次,發放技術資料20萬份,先后在《中國農技推廣》、《中國植保技術導刊》、《湖北植?!返炔?、省級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植??萍嫉睫r民手中,指導農民科學用藥,減少農作物經濟損失,積極為農民提供有效服務,多次被評為省、市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先進工作者。
二是以項目為紐帶,組織植保專家開展植保新技術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升級。2008-2015年與湖北省植??傉?、華中農業大學就湖北稻區螟蟲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集成及試驗示范、南方多食性螟蟲防控技術研究等項目開展了緊密而廣泛的合作。本人主持該項目鄂州片的方案設計、防控體系集成、防控體系研究與推廣工作,合作項目工作給我市農業和農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建立了鄂州市有害生物控制區域站,提高了我市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水平,完善了鄂州市植保體系,培養和鍛煉了一批喊得響、過得硬的植保技術推廣與機防隊伍,形成了水稻病蟲綜合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2008年至2010年,推廣應用面積200萬畝,共增收16300萬元,社會經濟效益顯著,2012年獲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13-2014年完成了湖北省大螟發生世代數及發生量調查、硅肥抗螟效果田間試驗及秸稈腐熟劑對越冬代螟蟲成活率的影響工作,以該項目為平臺,主持開展了性引誘劑應用于水稻螟蟲及稻縱卷葉螟測報工作,主持完成了農業檢疫性害蟲稻水象甲在我市的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研究工作,為我市水稻重大病蟲害的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儲備。
三是大力推廣植保綠色防控新技術,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鄂州是一個農業地市,也是我省重要的優質稻生產基地,綠色環保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市農作物病蟲害重發頻率高,在常發的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于復雜的同時,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傳入速度呈加快態勢,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年均用量在1000噸以上,不僅引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增加了防治成本,還導致環境污染,生態失衡。針對我市農作物病蟲防控現狀,在華中農業大學和省植??傉镜闹笇?,組織全站專業技術人員在全市積極推廣生態治理、農業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誘殺等綠色防控措施,有效減輕農藥殘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藥害,確保環境安全和生態安全。近年來,共推廣了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應用技術、新藥械應用技術推廣與普及、稻飛虱應急防控技術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應用技術、水稻病蟲害防治農藥減量增產技術、竹筒毒餌站滅鼠新技術模式研究與應用技術、鄂州市替代高毒農藥的新藥劑推廣與應用等多項植保新技術,對植保新技術的應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通過應用優良品種、翻耕滅茬、殺蟲燈、性誘劑誘殺等綠色防控技術,并結合使用高效、低毒農藥應用,取得了較好效果。通過大面積水稻示范,綠色防控示范區與農民常規防控區相比,病蟲危害率降低了60.35%,增加產量10.78%,平均畝增收126元,化學農藥使用減少2一3次, 使用量降低了20%以上,天敵藥量增加55%以上,延緩了害蟲抗藥性的產生,保護了天敵,減輕了對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提高了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近三年全市推廣太陽能殺蟲燈2300余盞,性誘劑5000余套,綠色防控面積達10萬余畝。全市每年農藥使用量減少5%以上,節約防治成本600余萬元,得到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為我市生態農業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